柯晨薇,中共党员,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在校期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学生第一副书记、学生会副主席。大学四年表现优异,曾获1次国家奖学金和7次一等专业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2014年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被选聘到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镇王村村任村支部书记助理。任职以来,踏实工作,努力进取,联系实际、注重创新,逐渐由一名大学生锻炼成长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赢得了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梳理“精准扶贫数据”
“这是小柯,是我们村的大学生村官哩……”带着村民们亲切称呼,我开始了我的“村官生涯”征程。
“这是郑永顺,是我们村的老党员,这是罗来喜,是我们村的低保户……”。我带我们踏上了王村村范西坞的乡间小路,每到一户就认真地向他们介绍村民的姓名和家庭情况。天气刚回暖,加之连续几天的大雨,泥泞的小路高低不平,我的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罗叔,近来身体可好?老毛病最近有没有犯啦?”“哎哟,可别提了,最近(天气)潮的很,我的腿关节又肿起来了,连着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这位“罗叔”笑嘻嘻地回应道。“还好意思说!叫你不要喝酒你偏喝!痛啊也是你自找的!”罗叔的媳妇在一边忿忿地说道。罗叔张张嘴,试着说些什么却不敢发出声音,一脸委屈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与村民之间轻松的对话氛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刚到王村时,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到村任职初期,由于不了解王村村的村情民意,加之刚刚大学毕业,仍有之前在校读书时的“学生气”,还是碰了许多“鼻子灰”。“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我说道,“很多时候你都不清楚他们在说些什么,有什么需求,生活上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解决的,我统统不了解,有时候看着他们谈笑风生,我只能跟着笑,却说不上话,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到任伊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我逐户上门走访,克服了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充分了解了村民们的生活情况和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种养殖情况,并整理编制了王村村民户情民意调查档案和精准扶贫档案。对王村村和村民生产情况、乡风民俗有了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让村民对我有了深刻的印象,村民们不论有什么困难,或对村委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开始主动找我聊天。
走访困难户
村里的一位村民老赵有自制土葛粉的手艺,却苦于找不到销路,便找上了村里的这位“大学生”。在了解了老赵的诉求后,我实地考察了老赵的“葛粉手工作坊”,在确认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较佳的口味后,我开始为这位村民出起了“主意”。“可以尝试“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把你的葛粉卖到全国各地,这样就不愁没有销路啦!”老赵一听便犯起了嘀咕:自己又不懂上网,而且大字也不认识几个,该怎么和别人在网上交流?“这样,现在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针对农村农产品的‘农村e邮农产品电销服务站’和‘供销合作社电销平台’,不如试着去找他们帮忙?”听了这位“大学生村官”的一席话,老赵点点头,第二天便和我去拜访了这几个农产品销售点,果不其然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可以为村民代卖农产品。老赵一听可乐坏了:“这样就不愁找不到买家了!”连连对我道谢:“太感谢了,多谢你为我出的好主意。”“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如是回答到。
担任大学生村官期间,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无怨无悔、兢兢业业的一步一个脚印,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着村民的热心人。我用真心实意和行动换来了村民的一致认同。我这种扎根农村,甘心奉献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贡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