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荆隆:稻田的“守护者”,群众的“贴心人”

时间:2019-04-14 浏览量: 8321

  我希望,在郑坊这个静谧的乡镇,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我知交的朋友;轻敲的任一扇门,迎来的都是温情的笑靥。这是刚刚踏入农村工作时写给自己的话,是希望、是鞭策、更是责任。就是郑坊镇石峡村大学生村官龚荆隆,现任石峡村党支部副书记。

龚荆隆,男,汉族,1992年4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4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年9月便以全市第三名的优异成绩选聘到上饶市上饶县郑坊镇石峡村任职村主任助理。两年多的风风雨雨,洗去铅华,沉淀深邃,一头扎入农村,从未后悔。在琼楼玉宇和乡村田垄之间,选择了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砥砺前行。洒下的汗水,是无悔青春,埋下的种子,叫远大理想。两年来,默默耕耘,苦干实干,每年被评为县优秀大学生村官,2015年被评为上饶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多次被授予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光见证了为民谋利、为民办事、心系群众的点点滴滴,也在广大村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一、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与农民群众鱼水情怀的交融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农大的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面对基层,面对村民,我仍是一个学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习。

坚持立德利民,锤炼党性修养,把“党心”融入为民服务宗旨当中。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把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统一到为民服务这个核心大局上是恪守的根本原则。有一次调解村里史明喜家宅基地事件,跟着支书两头跑、两边做工作,当好中间人,白天人不在家就晚上去,就事论事、耐心解释、择中提方法,最后两家人愣被给说通了,签了协议。到现在史明喜看到都会说,这年轻人真有耐心。两年来,参与协调处理饮水困难、宅基地、工程项目建设等矛盾纠纷10余起,从且听、且看到敢说、敢干,一点点成熟,一步步成长。总是坚持运用辩证的哲学观点、法治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分析问题,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需要时候不失语,做群众的“贴心人”。

扎实理论学习,充实业务知识,把“公心”贯穿为民谋事主业当中。白天干工作,晚上就忙着学习“充电”,《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实务》计划生育手册《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习资料成为晚上离不开的“小伙伴”,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系统化的学习是快速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推陈出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了抓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就想着搞个文化广场,让广场舞在村里流行起来。“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没有产业支撑,村子还欠了债,哪有钱搞建设”,村支部书记在面前感慨道。但不怕困难,立马写汇报、做规划,拉着支书、主任到县里去跑项目,最终申请到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点,一个群众称赞不的文化广场就这么搞好了。

1555205415963044592.png

党建工作示范点在我镇召开,介绍“四民共建”党建创新点

虚心向群众学习,弥补“课本”不足,把“民心”渗透到为民办事的具体实践中。经常利用工作空余和牺牲周末时间到村里“走街串巷”,尤其是到曾在村任职的老支书、老党员家里,听取他们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老支书周佳水第一次看到,觉得诚恳实在,就把对村里低保评议工作的不足说了出来,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仔细听、认真记,把建议完善后拿到村里去讨论,获得领导的认同。很快,“小龚”这个名字在村子里就耳熟能详了,打证咨询、交新农合新农保等,村民开始慢慢找办事了。“学习的出发点还是在于实践,落脚点还是在于为人民服务,群众赞不赞同、满不满意是根本标准。”总是这么告诫自己。利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夜 ”活动,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腿,主动走村入户了解和帮助群众的诉求和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就放到会上讨论解决,会上解决不了的就汇报到镇里去,老百姓“那点事”总能处理好。

二、勇于担当,聚力扶贫,在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扶贫路上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习总书记对广大干部的殷切期盼和要求。作为身在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深深感到使命高、责任大、任务重,如何让群众脱贫致富,把钱袋子鼓起来,把好日子过起来成为萦绕在脑海的难题。与村“两委”班子共谋共进,聚力脱贫攻坚,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一)着力精准识别,严把大数据关口。

前后利用月余时间,走村入户30余次,调查摸排贫困户资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以“7+4”为标准,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取缔不合标准贫困户12户,确保评议公平、公开、公正,严防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现象发生。“李大叔,您的儿子是老师,家里还买了车,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被评为贫困户的”,针对不理解的村民一个个耐心解释。讲政策、讲规矩、讲方法,让真正贫困的人富裕起来,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的人身上是心里坚定的执着。

(二)聚焦产业扶贫,谋事惠民真扶贫。

镇里搞了黑木耳脱贫产业项目,要求动员贫困户参与。“这个项目是政府运作的,每年有分红,还可以安排你工作,每天80元工资。”和村干部一家家做工作,经过宣传动员,村里有13户贫困户入股。

镇里的项目只解决了13户,全村还有47户贫困户呢。于是又和支书提出打造石峡生态土鸭养殖扶贫基地。脱贫还得靠产业带头投资5000元入股,以村“两委”班子为核心带头人,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入股,当年年底就实现每户分红500元,这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和实惠,纷纷表示来年还要加入。

电商脱贫项目得到克强总理和省委鹿书记的高度赞扬,作为村干部里唯一的大学生,抢抓机遇,主动联系邮政公司,用短短半个月时间,完成开业工作,确保村子成为全镇首家电商扶贫站点。目前,站点实现营业总额约45000元,帮助农民出售生姜、绿豆、高粱酒等农村土特产,免费提供代缴电费、话费、代购火车票等服务1300余次,老百姓看在眼里,更是记在心里。

(三)深入扶贫走访,千方百计帮扶。

深入走访慰问贫困户50余次,详细了解群众的实际苦难并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其中,为贫困户余荣水爱人办理残疾证并帮助申请残疾补贴,同时为其争取兼职挂靠网易公司,根据残疾人就业补贴政策为其创收;为贫困户刘世锋介绍护林员岗位,每年可增收10000元;为贫困户辜宜华申请低保、安装村村通电视等。

1555205603140051993.png

走访贫困户,访民情、听民义、解民忧

全村建档立卡户60户234人,2016年脱贫12户40人,计划2017年脱贫40户161人,到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每年的脱贫计划在心里清晰盘算着。“扶贫重在扶志,通过努力把产业搞起来,把项目建起来,最关键是群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盼。”这是最让觉得自豪的事情。

三、尊重农民、心系群众,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增进情感,赢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农村工作很复杂,村情社情不同程度转型,农民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而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好多工作最后都需要村级组织来落实。但是只要学会去适应、学习、分析,办法总比困难多。”郑重说道。两年来,敢说敢干,多项工作一肩挑。

一是做好党建业务员。全面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对所有党建资料逐步规范,查漏补缺。完善并规范好“三会一课”制度;建立起村“两委”干部微信群、村组民情微信群,让大家学会通过手机开短会、说问题、论实事;通过民情恳谈会、微信工作群、下村走访等方式,建立健全“民生台帐”,共计收集意见、建议230余条。建立规范化党建宣传阵地。村里软弱涣散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做好宣传撰稿员。两年来,在中国青年网、江西日报、上饶日报、县报等多级媒体发表报道120余篇,撰写村情简介、工作总结、工作规划等材料50余篇,为村部争取项目建设资金200余万元。

三是做好档案管理员。建立村级图书阅览室,收购图书共计300余册(文史、自然、农作物种植、健康养生等)。将村部人员花名册、党建资料、田亩册等材料集中规范整理,分名别类。

四是做好综治调解员。在村“两委”的指导下参与村级矛盾纠纷排查及调解工作,两年来,下村走访走访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计生户、低保户等共计80余户,将群众诉求全部纳入民生台帐,通过多渠道解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五是做好财务管理员。发挥会计专业优势,严格规划和管理村级资金,建立三栏明细账和现金日记账,一收一付、不透支、不挪用,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大学生‘村官’既参加创业带领农民致富,又承担了村里的社会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习总书记的鼓励牢记在心。作为村官,既是村里的干部,又是群众的服务者。始终坚持事事亲为、敢作敢当的原则,与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心。

1555205789873044621.png

参加中组部、扶贫开发协会组织的大学生村官培训,介绍我市精准扶贫情况,为大美上饶代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追求与奉献过程中,志存高远,坚定理想,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一个个村官中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学习的榜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忘初心、奋发进取,汗水与成功交融、坎坷与进步并存,本着对农村、农民的忠厚情怀,甘做稻田的守护者,甘做群众的贴心人,在无悔中燃烧青春岁月。